隨著網絡支付覆蓋率的不斷提高,第三方支付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然而,在行業蓬勃發展之際,第三方支付公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逐漸抬升。
易寶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從宏觀背景看,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周期。具體而言,首先,中國經濟發展由“求速度”進入“求質量”階段,GDP由高速增長逐漸趨緩并企穩,未來GDP的增長質量將成為關鍵。其次,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從舊經濟(鋼鐵煤炭建材等)轉移到新經濟(科技金融消費等),從“重資產產業為主、債務驅動型模式轉向輕資產產業為主、內生增長型模式”。再次,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年間增長了11%,在“三駕馬車”中增長貢獻率不斷走強。
基于此,第三方支付的影響力及行業滲透力也將進一步凸顯。在新經濟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可以更好地發揮場景滲透和數據沉淀作用,促進經濟發展。支付工具廣泛應用于線上線下、購物出行等各個場景,以支付工具為推廣渠道能夠實現快速的場景遷移和較高的用戶轉化率。而支付環節是數字普惠金融的基礎,通過支付工具能夠在平臺沉淀大量的消費數據。支付與消費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夠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用戶體驗。
不過,從監管形勢的角度看,易寶研究院認為,第三方支付進入強監管時代。僅就2017年以來,央行及其他監管部門出臺的關于第三方支付監管文件已達10余份。而隨著監管合規要求的強化,業內牌照稀缺現象將一直持續。從2011年4月底簽發首張支付牌照起,在過去6年半時間里,央行累計發放了271張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市場存量牌照僅剩余243張,其中2017年注銷19張,9家公司因違規不予續展,10家公司由于業務合并被注銷。
此外,第三方支付發展還面臨速度與質量的難題。易觀智庫數據顯示,在消費升級的帶領下,過去一年間,互聯網支付規模同比增長了30%,主要增長動力為電子商務和數字普惠金融等行業;移動支付規模同比增長了226%,主要增長動力為線下掃碼、O2O等行業。
然而,在過去一年時間中央行共計開出113單罰單,較去年同期(34單)同比增三倍;2017年罰金總額2500萬元,單筆最高被罰533萬元。從處罰原因看,主要集中在違反支付業務規定、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規定、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等。并且,當前整個行業增長的速度與質量仍未契合,挪用用戶備付金、監管不力、交易監測不力等事件時有發生,違規代收付行為屢禁不止,虛假廣告宣傳、價格戰等市場行為更是常態。
搜索關鍵詞:支付機構 刷新支付POS機 支付行業 三方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