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業務風險提示》中,央行營管部要求支付機構強化受理終端及其入網管理,嚴禁通過網銷、電銷等形式,買賣POS機等業務受理終端,或以“貨到付款”、收取“押金”等形式變相買賣業務受理終端的行為。規范收單業務宣傳推廣行為,不得開展“零扣率”、“秒到賬”等涉嫌不正當競爭、誤導性或者違法違規的宣傳活動。
與此同時,央行營管部還要求加強外包服務機構管理、嚴格資金結算管理。其中,要求各支付機構應進一步健全資金結算風險管理制度,按協議約定及時將交易資金結算到特約商戶的收單銀行結算賬戶。不得以凍結或劃扣特約商戶待結算資金的形式,收取“押金”或其他增值服務費用。嚴禁一切形式挪用特約商戶待結算資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要求均為此前屢次被監管提及的內容。之所以當前相關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根治,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前線下收單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一位支付機構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線下收單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但這一行業仍是以量取勝的行業,所以持續布局線下POS機具仍是這類支付機構重要業務發展渠道,這也導致了行業的競爭的加劇,以及相關亂象的發生。
博通分析資深支付行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出現這些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前POS機具推廣競爭壓力較大,這導致支付機構為了吸引客戶,普遍采用“零扣率”、“無押金”等形式進行推銷,壓薄自身利益。這可能導致不同支付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讓行業生態發生變化,這將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收單機構主要的盈利模式仍是在商戶通過POS機收費時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費。在低利潤之下,支付機構利潤無法得到保證,也讓支付機構無法有效進行創新。”王蓬博表示,低利潤還可能傳導至外包服務商,導致支付機構在外包服務商的營銷監管上出現疏漏,并對外包服務商產生依賴,難以有效監管外包服務商的相關行為。
在他看來,支付機構需要進行技術創新,提升增值服務和品牌價值,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擺脫外包服務商的相關制約,讓自身業務發展更加合規。
搜索關鍵詞:支付機構 電銷POS機 刷新支付POS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