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奇怪的是不論如何調價,各支付機構仍然和諧相處,穩坐各自山頭。與之相反的是,各地代理商因為產品調價而瘋狂互懟,張總說劉總眼拙選擇調了五塊的某寶,王總笑話張總被某付漲了六塊,李總又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王總做的某通割了八塊沒拿到分成來集贊。這些老板們忙的“不亦樂乎”!說到這里,你是不是若有所思呢?
調價是因何而起呢?十年前,一臺普通的POS機售價動輒幾千上萬,五年前購買一臺POS機要千元左右,三年前跌至三百元左右,到最近兩年硬件功能齊全的POS終端已經是免費送了,而在渠道環節,激活的機器,還能拿到額外獎勵。這背后是多方的驅動,支付機構占領市場、銀行也在搶占市場、代理商要利潤,終端用戶要更低價的機器。總得來說就是支付機構和代理商都要通過薄利多銷(fang shui)的方式多占領市場。既然是放水,就不要埋怨誰放的多,誰放的少。誰豁得出,誰豁不出了!其實,很多行業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個放水的過程,放水能降低行業門檻吸引更多的從業者,放水能讓利終端用戶,促進行業快速發展,不是嗎?所以到了現在,各支付公司都有自己的精算師,每天在算“在未來什么時間,出多少終端,攢多少交易量,上調幾塊”才可以把前期多放出去的水,按多少回報率把它賺回來!之所以調價,原則不在某一方,而是支付機構、銀行、渠道代理、終端用戶等行業各方參與者的共同默契。
對于渠道代理商而言,當然希望上級支付機構能給予更好的政策支持,以幫助自己開展推廣占得市場。但是很少人明白,支付機構今天給予你100元的支持,明天就要拿回200元的回報收益!
我們把技術優化帶來的成本節省考慮進來,2020年生產一臺最普通的移動POS機成本大約在200元左右。從生產成本200元到免費給客戶再到給各級代理的百元左右的激活返現。客戶拿到機器的那一刻,支付機構(資方)已經燒掉了300元以上/臺的投入。另外,交易達標獎勵100-400之間,結算價補貼萬1-萬3。還有一部分客戶在拿到機器后交易量極低甚至為零帶來的終端流失。而隨著終端市場用戶的專業知識接受程度,支付機構能從跳碼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少。硬件成本+激活返現+交易獎勵+分潤補貼+無效終端,這些加起來,我們無法
計算出具體的數字,但是一定能意識到這在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年出貨百萬臺的體量下,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所以必然要調價。而不同的支付機構實力不同,算法不同,期望利潤比,所以調價才有高低不同。
搜索關鍵詞:電簽版POS